上一篇走訪了舊城廣場上的地標建築、火焰哥德式的經典:提恩教堂與舊市政廳,這篇繼續走訪舊城廣場周邊其他的建築物~~
在布拉格舊城廣場的周邊,說它是一座露天的建築博物館,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在這個區域當中,櫛比鱗次的建築物,不管是政府機構、宗教場所、或民間宅邸房舍,無一不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物。建築的樣式從中世紀早期的仿羅馬式、哥德式建築,到中期的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式,以至於中世紀晚期的洛可可、新古典、新藝術風格,無一缺席。來一趟舊城廣場,所有中世紀的建築一覽無遺,這裡真可說是中世紀時光巨輪的縮影,也可說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在舊城廣場的西北角,矗立著聖尼古拉教堂(svaty Mikulas)。這是波希米亞風格的巴洛克式教堂,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白牆搭配著蔥形的青銅塔頂。在提恩教堂落成之前,聖尼古拉教堂的舊址原本是修道院的一部分,也是布拉格的信仰中心,直到提恩教堂落成,信仰中心移轉到提恩教堂之後,這裡才開始重建。
教堂修建的工作持續了數百年,直到18世紀才全部完成。
這張是傍晚拍的聖尼古拉教堂
教堂的內部裝飾也是屬巴洛克風格
一戰期間,軍隊曾經駐紮在聖尼古拉教堂,當時便委託未上戰場的藝術家進行教堂的整修,穹頂上的壁畫便是在當時所完成。
教堂未開放入內參觀,所以只能從門口拍到半個穹頂 XD
祭壇
「卡夫卡之家」就在聖尼古拉教堂旁邊,外觀是巴洛克風格。這棟宅邸建於18世紀,原本是聖尼古拉教堂神職人員的辦公室,後來改為一般住宅,卡夫卡於1883年在這裡的2樓出生。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被譽為20世紀存在主義的先驅,在西方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卡夫卡的父親是一位中產階級的猶太商人,這位強壯、控制慾強的父親,對於安靜、纖細又敏感的卡夫卡的人生與作品,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卡夫卡與布拉格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他在布拉格出生,一生當中大多數時間也都住在布拉格的舊城區附近,只有在一戰前後短暫地搬到布拉格的城堡區居住。卡夫卡在官方語言為德語的環境當中成長,也在布拉格的德語大學完成法律博士的學位。畢業後,他在一家保險公司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由於有固定的上班時間與穩定的收入,卡夫卡得以在下班之後投入他最熱愛的事情 – 寫作,經常是不眠不休地寫到隔天早上,然後直接去上班。雖然如此鍾情於寫作,但在卡夫卡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只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型刊物作家,直到他死後,他的好友馬克斯幫它把生前的作品陸續付梓出版,才逐漸讓卡夫卡的著作大放異彩!
目前這棟房舍的一樓是一家咖啡館,就叫做「卡夫卡咖啡Cafe Kafka」。
在這棟房舍的轉角處,有一個卡夫卡的頭像雕塑,這是1965年由雕刻家Karel Hladik 所製作的,使這裡儼然成為卡夫卡的朝聖中心! 在這裡開張的「卡夫卡咖啡館」,想必也因此沾了不少光、大發利市!
在舊城廣場北邊,兩棟知名建築是相鄰的商務部與金榔頭飯店。
左邊的金榔頭飯店,在1882年是卡夫卡的父親所經營的一家商店。
商務部是一棟新藝術風格的建築,19世紀時曾是一家防災保險公司,屋頂上的雕像,就是當時所設立~~
雕像一邊是救災的消防員,另一邊是呼救中的受難者;中間有一座純金鋼盔裝飾。
目前這棟房舍已被政府買下,做為商務部的辦公室。
廣場的東邊主要是前一篇介紹過的提恩教堂與提恩學院,和葛茲金斯基宮Kinsky Palace。
葛茲金斯基宮座落於廣場的東北角,是屬於巴洛克晚期的洛可可風格。
葛茲金斯基宮的外觀裝飾十分華麗,她的前身是一棟哥德式的建築,後來在哥德式的基座上,改造成為文藝復興的型式,最後又修建為洛可可風格的豪宅。
目前這座華麗的宮殿是布拉格國立美術館的分館
在葛茲金斯基宮的左側有一家餐廳,她的波西米亞風格的文藝復興式屋頂,也非常華麗。
縱然葛茲金斯基宮早已從哥德式的基座改造為文藝復興式的豪宅,再蛻變成華麗的洛可可宮殿,但緊鄰葛茲金斯基宮右側的「石鐘之家」,七百年來卻不為所動,維持著斑駁的哥德式原貌。
這棟建於14世紀的哥德式建築,為何被稱為石鐘之家? 因為在一樓上緣的轉角,有一枚小小的石鐘~~
原本鑲鉗於窗戶之間的雕像,都已不知去向,僅剩一個個空洞的雕像座!
接著把目光移到舊城廣場的南邊
廣場南邊是一整排具有波西米亞特色的文藝復興式屋頂
在廣場南邊整排房舍當中,最醒目的建築當推這棟「石聖母之家」。
這棟外觀華麗的房舍,整個牆面上繪滿了精緻的溼壁畫,大幅的壁畫敘述波希米亞首任國王聖瓦次拉夫帶領宗教軍團出征的情景。
壁畫旁邊有一座哥德式的凸窗,也是石聖母之屋的特色之一。
下方另外有一幅較小的溼壁畫
在下幅壁畫的右邊,有一尊石聖母雕像,這也是石聖母之屋命名的由來。
聖母雕像,在黑死病盛行的年代,被視為遠離黑死病的護身符。
在石聖母之屋的隔壁,依序是石羔羊之家、獨角獸之屋。
左邊這棟「石羔羊之家」,是一棟融入波西米亞風格的文藝復興式建築,正門右上方有獨角羔羊的浮雕。
中間這棟「獨角獸之屋」,在卡夫卡學生時代,曾是一個哲學討論會的場所,若翻譯成現代的名詞,就叫做「才藝班」啦 XD。
當年卡夫卡與其他學生就在獨角獸之屋,研讀討論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家的著作。
沿著廣場南邊的石板路,往東是契里特那街;往西是查理街,可一路通往查理大橋、過橋後是城堡區......
這條石板路,也是布拉格觀光客密度最高的一條路,整條路只見一片黑壓壓的人群。
在查理街靠近舊市政廳的這端,有一棟雕滿精緻刮畫的房舍,被稱為「一分鐘之屋」。
一分鐘之屋的名稱由來已不可考,牆上的刮畫則製作於1615年。刮畫敘述聖經與神話故事,雖然只有單一顏色,但明暗分明、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
一分鐘之屋的牆角有一座石獅子,據說是1712年住在這裡的藥劑師請人加上去的,當年這間房子就稱為「白獅藥局」;後來換成一家菸草商;再後來於1889~1896年之間,是卡夫卡一家人的住所,卡夫卡的三個妹妹都在這裡出生,後來都死於納粹集中營......
從一分鐘之屋往查理大橋的方向不遠,可以看到一個三角形的小廣場Male namesti,廣場的中央有一口從1560年存在至今的古井。
小廣場的四周都是咖啡館
其中最亮眼的是這間「羅特屋」,牆面上的壁畫是19世紀時由Mikulas Ales 所繪製。
羅特屋的一樓是Hard rock cafe
就中世紀建築數量與保存狀態的層面而言,布拉格可稱得上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光是一個舊城廣場與周邊區域,就佔用了不少篇幅! 接著還有城堡區、猶太區、小區、新城區......,我已經開始覺得...布拉格恐怕會是一個無法全數收進我的部落格的城市 XD
延伸閱讀
【攻略 ● 捷克布拉格】舊城區:概述、交通、景點總整理、Google map 景點地圖分享與座標查詢
【攻略 ● 捷克布拉格】小區:概述、交通、 景點總整理、Google map 景點地圖分享與座標查詢
【攻略 ● 捷克布拉格】城堡區、猶太區:概述、交通、 景點總整理、Google map 景點地圖分享與座標查詢
【捷克 ● 布拉格】火焰哥德式的經典之作@舊城區Stare mesto 提恩教堂、舊城廣場、舊市政廳
【捷克 ● 布拉格】布拉格左岸也有大廣場@小區Malostranske 小區廣場、華倫史坦宮殿和花園、聖湯瑪斯教堂、聖尼古拉教堂、涅魯達瓦街
【捷克 ● 布拉格】大使館隨你拍美國除外@小區Malostranske 大使館街、勝利瑪麗亞教堂、貝特辛山、國家劇院、跳舞的房子
【捷克 ● 布拉格】登上城堡山遠眺布拉格@城堡區Hradcany 布拉格城堡:史瓦森堡宮、史坦柏格宮、馬丁尼茲宮、聖十字教堂、聖維塔大教堂、舊皇宮、聖喬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