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363.JPG

接續上一篇的庫倫洛夫老城區,這篇來到了庫倫洛夫城堡區~~

整個庫倫洛夫,包括老城區與城堡區,都是一併劃入世界遺產的,所以範圍十分遼闊,若要仔細欣賞這片完全未受二戰戰火波及的中世紀小鎮與城堡,至少需保留兩天的時間。

伏爾塔瓦河來到庫倫洛夫附近,形成幾個大河灣,庫倫洛夫的老城區,位於一個環繞超過270度的大河灣當中;而庫倫洛夫城堡區,則是位於老城區北邊,另一個環繞180度河灣內的山丘上,居高臨下,守護、俯視著河對岸的老城區。

庫倫洛夫城堡始建於13世紀的維提克家族統治時期,之後歷經羅森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愛根堡家族、與史瓦森堡家族的統治。城堡高踞小鎮對岸的山丘上,居高臨下,不只守護著庫倫洛夫小鎮,登上城堡的城塔或是連結城堡第四、第五中庭的橋廊,都是俯瞰小鎮的最佳視野~~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284.JPG

流經捷克西部波希米亞地區的伏爾塔瓦河(Vltava),源自波希米亞南部山區,由南向北區貫穿整個波希米亞平原,在捷克北部與易北河匯流之後流往德國。伏爾塔瓦河在行經庫倫洛夫時,形成幾個蜿蜒的河灣,而庫倫洛夫的老城區,就位於其中的一個大河灣當中,這個大河灣環繞超過270度,整個庫倫洛夫小鎮幾乎完全被包圍在河灣當中。庫倫洛夫的全名 – 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字面上的意義,就是「河灣中的淺灘」,傳神地描繪出庫倫洛夫的地理特徵。

13世紀,波希米亞貴族維提克(Vitek)家族開始在庫倫洛夫建城;14世紀時,庫倫洛夫被更強大的羅森堡(Rozmberk)家族所併吞,由於羅森堡家族擁有豐富的藝術涵養,小鎮就在統治者的藝術薰陶下,興建起一棟棟富含文藝復興氣息的精緻建築;18世紀,史瓦森堡(Schwarzenberg)家族擁有了庫倫洛夫城堡的主權,他們的貢獻不只在城堡本身,包括城堡外的拉特朗區、與河灣內的老城區,也都被史瓦森堡家族整修得精緻耀眼、美輪美奐。庫倫洛夫因此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整座小鎮的範圍,登錄為世界遺產!

拜訪庫倫洛夫老城區,最佳方式就是走路,老城區的範圍不大,用徒步的方式,即可輕鬆走遍。事實上,逛庫倫洛夫也只能徒步,因為整個老城區的範圍,都是禁行車輛的啦~~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817.JPG

威斯教堂與富森位於羅曼蒂克大道的南端,阿爾卑斯山腳下。富森是前進德國最熱門觀光旅遊景點新天鵝堡與舊天鵝堡的起點,新天鵝堡已收錄在「浪漫國王系列」的文章當中,有興趣的話可前往瀏覽【德國 ● 巴伐利亞邦】國王三部曲之一@新天鵝堡Schloss Nerschwanstein:修瓦高、郝恩修瓦高、瑪莉恩橋、觀景台、城堡導覽;威斯教堂距離富森不遠,且名列世界遺產,豈容錯過?!

威斯教堂所在的威斯村(Wies),是一個規模極小的村莊,開車進入威斯村,目視大概不會超過20戶人家。不過規模這麼小的村莊,卻擁有一座寬廣遼闊的停車場,而且停車場經常是「車」滿為患,為什麼呢? 不為別的,都是衝著這座遠近馳名的威斯教堂而來!

隱身於偏遠小村的威斯教堂,之所以能夠吸引絡繹不絕的朝聖人潮,主要原因,就是教堂內精緻華美的洛可可裝飾。這座教堂建於1754年,由德國洛可可畫家與建築師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Dominikus Zimmermann 兄弟所共同打造完成,素有「歐洲最美洛可可樣式教堂」的稱號,華麗的裝飾與鮮艷的色彩,令人驚嘆不已!

威斯教堂(Wieskirche)之所以會成為朝聖地,相傳是在1738年,一位農民在施泰因加登修道院內「被鞭打的基督像」的眼中,看到幾滴眼淚,消息傳開之後,前來爭睹救世主眼淚的信徒蜂擁而至,為了安置這座雕像,特別在威斯村興建了一座小禮拜堂,之後Zimmermann 兄弟又將之改造為目前所見的華麗教堂。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868.JPG

我們此行計畫走遍整條羅曼蒂克大道,搭機從慕尼黑進入德國後,奧格斯堡是我們羅曼蒂克大道的第一站,接下來會一路往北走,一直到伍茲堡轉向西走,然後繞過德國與法、瑞、奧邊境一大圈之後,再回來完成羅曼蒂克大道南端的新天鵝堡、富森、與威斯教堂。

奧格斯堡(Augsburg)是巴伐利亞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德國第二古老的城市。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元前15年,古羅馬人就已在此建城,當時的羅馬皇帝屋大維,在這裡建立了古羅馬兵營:奧古斯塔–溫德利科倫(Augusta Vindelicorum),該兵營的命名來自屋大維的頭銜奧古斯都(Augustus,拉丁語,有神聖、至尊之意),而奧格斯堡的命名也是來自奧古斯都囉~~

西元121年羅馬皇帝哈德良,授予奧格斯堡城市權,同時奧格斯堡也一直是天主教的駐地;1156年腓特烈一世授予奧格斯堡城市地位;1276年奧格斯堡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自由城市;1518年,馬丁路德的追隨者來到奧格斯堡,因此新教在奧格斯堡逐漸普及,1537年進行了宗教改革,並在1555年通過〔奧格斯堡合約〕,此後天主教與新教獲得平等對待;16、17世紀,奧格斯堡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與經濟中心;近代,奧格斯堡則成為紡織品與機器製造中心。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177.JPG

奧地利的西部屬阿爾卑斯山麓的東緣,在薩爾茲堡州與上奧地利州交界附近的阿爾卑斯山區,是片廣大的湖區,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湖泊,包括阿特湖(Attersee)、蒙德湖(Mondsee)、沃爾夫岡湖(Wolfgangsee)、哈修塔特湖(Hallstatter See)......等,散佈於阿爾卑斯群峰之間,造就了這片的青山綠水、湖光山色,是奧地利著名的度假勝地,也是冬季的滑雪勝地。

哈修塔特素有「最美湖畔小鎮」的稱號,也是月曆或明信片上經常看到的風景,這促使我們在從薩爾茲堡前往捷克的途中,非得繞個圈,前往這片美麗的湖區一探! 此外,哈修塔特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員呢!

聖吉爾根位於沃爾夫岡湖的北邊,哈修塔特則位於哈修塔特湖的西南邊,若要藉由大眾運輸工具前往這兩個小鎮,須先搭火車,然後轉船或巴士,不是很方便,但我們開車,從薩爾茲堡前往聖吉爾根,僅需半小時,從聖吉爾根前往哈修塔特,也僅一小時的車程,所以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遍遊湖區與這兩個美麗清新的湖畔小鎮~~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460.JPG

奧地利西部的因斯布魯克,位於阿爾卑斯群山間的河谷當中,海拔高度約570公尺,四周群山環繞,是個不折不扣的山城。舉目四望,盡是群峰山巔的靄靄白雪。由阿爾卑斯高山融冰匯聚而成的因河(Inns),從因斯布魯克的市中心流過,德語中,bruck是「橋」的意思,Innsbruck 就是指「因河畔的橋」,這也是因斯布魯克命名的由來~~

地處阿爾卑斯群山懷抱的因斯布魯克,理所當然成為一個知名的滑雪勝地,她同時也是1964與1976兩次冬季奧運的舉辦城市!

奧地利現在的首都是維也納,17、18世紀的首都是薩爾茲堡,15、16世紀的首都則是因斯布魯克,由此可知這座山城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擁有輝煌的過往! 事實上,因斯布魯克曾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跡,也有不少從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地名,所以這裡絕對夠格稱為古都。12~14世紀,因斯布魯克因為控制了跨越阿爾卑斯山通往義大利的交通要道,逐漸成為一個富裕的城市,1420年奧地利公爵腓特烈四世,將因斯布魯克定為首都,並興建了宮殿、城堡、市政廳與黃金屋頂,自此開展了因斯布魯克歷史上最輝煌的年代......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472.JPG

美因茲(Mainz)是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邦(Rheinland-Pfalz)的首府,也是一個擁有輝煌歷史的古都。美因茲臨萊茵河左岸,位於美因河與萊茵河交會的河口,與美因茲隔著萊茵河的右岸,則是黑森邦(Hesse)的首府威斯巴登(Wiesbaden),與美因茲共同形成一個雙子城。

早在西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就已在此定居;西元8世紀,掌管美因茲的主教聖波尼法斯(St. Boniface)成功讓當地居民轉信天主教,因此被羅馬教廷賦予大主教的地位,美因茲成為當時僅次於羅馬的主教座地;接下來隨著歷任大主教的持續耕耘與擴權,到西元12世紀,美因茲大主教不僅擁有的宗教上的地位,同時身兼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擁有領土管轄與政治上的權力,權傾一時;13世紀以後,隨著貴族之間的鬥爭與矛盾,市民藉機取得政治上的權力,美因茲逐漸轉變為一個自由城市,並聯合其他城市,組成一個以美因茲為首的「萊茵城市聯盟」,商業繁盛,成為德國的一個經濟中心;1802年,法軍佔領美因茲,拿破崙藉共和之名,撤除美因茲大主教的貴族領地地位,美因茲長達800年的選帝侯–大主教年代,正式走入歷史!

原本南北走向的萊茵河,在流經美因茲與呂德斯海姆之間的河段,轉為東西走向,而在這一河段的北岸,大片的山坡遍植葡萄,是德國著名的「黑比諾」葡萄酒產區~~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836.JPG

我們此行的萊茵河中游之旅,從科布倫茲 (Koblenz) 出發,接著沿萊茵河一路向南行,到呂德斯海姆 (Rudesheim am Rhein) 附近,原本南北走向的萊茵河,忽然轉為東西走向,一直到美因茲附近,萊茵河才再度恢復為南北走向。

位於萊茵河大河彎附近的呂德斯海姆小鎮,可說是萊茵河中游的一個旅遊重鎮,因為呂德斯海姆有山有水有葡萄園有古堡:可搭纜車上山;可搭船遊萊茵河;鎮上有古堡釀酒廠;還有一條頗負盛名的班鳩小巷......

我們前一天晚上是住在萊茵河河右岸的Lorchhausen 附近,因此隔天不需再渡河,沿著河岸向南行,便可到達呂德斯海姆。不過我們並未直接前往呂德斯海姆,而是先順路前往同樣位於萊茵河右岸的阿斯曼斯豪森 (Assmannshausen) 一探~~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921.JPG

地勢平緩、水量充沛的萊茵河流域,農產物產富庶,既佔有航運之利、又有鄰近山頭之險,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萊茵河沿岸的山頭上,古堡林立,整個萊茵河的中上游,估計有上百座城堡,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整個「萊茵河中游河谷」,一併列入世界遺產!

這些萊茵河畔的城堡,有的保存良好;有的頹圮荒廢;有的經過整建後重新開放 – 或整建為博物館、或整建為餐廳、高檔旅館或青年旅館 – 各有各的特色。我們此行在萊茵河中游,原本只計畫拜訪2~3處城堡,但...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由於是租車旅遊,來到這裡後,發現沿著萊茵河畔修建的高速公路一路南行,異常快速,和在台灣開車行經「山路」的概念,很不一樣,且渡河也非常便利,不知不覺就多跑了好幾座城堡~~

也因為一天之內行經的城堡實在太多,所以還是只能挑重點參觀,其他的僅只稍做停留,近距離欣賞一下城堡的外觀、與城堡旁居高臨下的萊茵河美景。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866.JPG

葡萄酒鄉之路(Route des Vins),位於德法邊界的法國亞爾薩斯,這一帶素以清新甘美的白葡萄酒聞名。葡萄酒鄉之路長達170公里,以南北走向綿延於孚日山脈與萊茵河谷之間,南起米路斯 (Mulhouse),一路往北延伸到史特拉斯堡 (Strasburg) 附近。沿著葡萄酒鄉之路,放眼所及,遠處平緩起伏的瓮鬱山巒、近處綿延不絕的青綠葡萄園、與沿途諸多可愛清新的靜謐小鎮,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理由。

雖說葡萄酒鄉之路長達170公里,但最精華的路段則位於科瑪(Colmar)附近,南北約三、五十公里的路段。我們第一次租車拜訪葡萄酒鄉之路時,由於時間預留不足,僅匆匆拜訪兩個小鎮就離開,此行來到德法邊境,預留了兩天的時間,正可以把上次未看完的葡萄小鎮,一次補足!

暢遊葡萄酒鄉之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租一台車,開著車,沿途可以欣賞青綠的葡萄園風光,也可以沿途拜訪諸多的靜謐小鎮。小鎮與小鎮之間距離不遠,從一個小鎮前往另一個小鎮,開車有時候僅只是翻越一個種滿葡萄的小山丘,也許不消十分鐘就到了,但若搭車的話,可能要從小鎮搭車到科瑪,再從科瑪搭車到另一個小鎮,況且公車班次也不多,若不小心錯過了回程時間,恐怕就得先在小鎮上找個地方落腳惹 XD

來到葡萄酒香之路的第三篇,接續上一篇的希格維爾,繼續往南行,就來到上次僅留下匆匆一瞥的凱斯堡!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3260.JPG

一條長達170公里,綿延於孚日山脈與萊茵河之間的狹長丘陵谷地,南起米路斯 (Mulhouse),往北一路延伸到史特拉斯堡 (Strasburg) 附近,這是法國亞爾薩斯的「葡萄酒鄉之路 (Route des Vins)」。晝暖夜涼的氣候特性,賦予這個區域生產優質葡萄的優勢,也造就了這個法國北部的葡萄酒產區~~

不同於印象中的法國紅葡萄酒,葡萄酒鄉之路以清新甘美的白酒為主,香味濃郁,帶有水果和鮮花的香氣。亞爾薩斯的葡萄酒鄉之路,可說是法國白酒的故鄉,這裡以釀製單一品種葡萄酒為主,酒的名稱,就是葡萄的品種或是釀酒廠的名字,比較知名的亞爾薩斯葡萄酒,包括Riesling、Pinot Blanc、Gewurztraminer、Pinot Gris、Muscat d’Alsace......

葡萄酒鄉之路,是一條充滿色香味的感官之路:觸目所及,是瓮鬱的森林、翠綠的葡萄園,和諸多座落於葡萄園間的清新小鎮;空氣中瀰漫的,是那混雜著蘋果、柑橘、香草、與楊槐花香;舌尖味蕾所接受到的,則是那參雜了酸甜果香的佳釀美饌......

一望無際的鄉野美景、青綠的葡萄園山坡、繽紛多彩的木條屋、家家戶戶遍佈窗台的花草植栽。即便是無心闖入的不知名小鎮,都足以讓人駐足再三、流連忘返~~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1330.JPG

亞爾薩斯(Alsace)在地理上位處德法邊界,在近代歷史中五度易幟,在德法之間擺盪,因此亞爾薩斯同時受到德法兩國的影響,不論在建築、飲食、文化習俗各方面,都是德法綜合體,亞爾薩斯人同時具備了「開朗的拉丁民族」,與「勤奮的日耳曼民族」的性格!

葡萄酒鄉之路(Route du Vin)位於亞爾薩斯的孚日山脈(Vosges)與萊茵河谷(Rhein)之間,北起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附近,南止於米路斯(Mulhouse),這片綿延170公里的丘陵河谷平原,擁有法國最美的葡萄園景,也是法國最優質的葡萄酒產區,因此遊客絡繹不絕於途。「葡萄酒鄉之路」沿線,眾多的小鎮與村莊,妝點著繽紛木條屋與美麗花卉,保留著未被破壞的中古街道、房舍、教堂,非常值得花些時間,駐足、慢遊......

幾年前第一次造訪葡萄酒鄉之路,就被這片蜿蜒起伏的翁鬱森林、翠綠山坡、與漫山遍野黃綠交錯的葡萄園所吸引,只是當時限於時間關係,匆匆造訪了兩個葡萄酒小鎮就離開。這次在德國租車,行程安排來到德國西南邊的黑森林與弗萊堡(Freiburg),正好得以順道跨越德法邊界,把上回無法盡情遍覽的葡萄酒香之路,仔細地再走一回~~

此行的葡萄酒鄉之路,從一座位於山丘上的城堡展開。上可尼斯堡Haut-Koenigsbourg 這名稱源自於德文,是「高國王的城堡」之意。上可尼斯堡城堡所在的山丘,海拔雖僅750公尺,但因附近均是低矮的丘陵與平原,因此已是鄰近區域的制高點,不僅可以俯瞰山下數個葡萄酒小鎮、葡萄酒貿易中心科瑪(Colmar),天氣好的話,甚至可以遠眺50公里外的德國西南部大城弗萊堡! 這座城堡,根據可以找到的文獻記載,始建於12世紀的腓特烈一世時期,在城堡900年的漫漫歲月中,歷經擴建、瑞典圍城、三十年戰爭、也曾被催毀荒蕪長達兩個世紀,後來亞爾薩斯於1871年普法戰爭後畫入德國時,德皇威廉二世修復了這座宏偉的城堡。然而一戰之後,依據凡爾賽合約,好不容易修復的城堡,又跟著亞爾薩斯,一併拱手讓給了法國!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1586.JPG

國王三部曲的第三篇,這回來到浪漫國王首部曲:新天鵝堡。但我的問題來了,新天鵝堡屬於「巴伐利亞邦之浪漫國王系列」的首部曲,同時也是「羅曼蒂克大道」最南端一站,到底要把這篇文章歸類於哪一個系列呢? 最後靈機一動,我把新天鵝堡歸類在「巴伐利亞邦之浪漫國王系列」;至於舊天鵝堡(郝恩修瓦高城,Schloss Hohenschwangau)與富森(Fussen),則歸類在「羅曼蒂克大道」。

浪漫國王路德維二世,也有人說他是悲劇國王,但無論如何,在他短暫40年的歲月當中,對巴伐利亞最大的貢獻,無非是建造了三座舉世聞名的城堡與宮殿 – 新天鵝堡、林德霍夫宮、赫蓮基姆湖宮,這三座宮殿城堡,每年為巴伐利亞帶來數以百萬計的觀光人潮,也創造了巨大的收益! 前面兩篇接連走訪了赫蓮基姆湖宮與林德霍夫宮,這篇來到新天鵝堡囉~~

綜觀路德維二世所興建的三座城堡或宮殿,要嘛座落於深山之中,要嘛雄踞湖中的孤島之上,這都顯示出路德維二世期待遠離人群、離群索居的思維。另外在新天鵝堡與林德霍夫宮中都設置了「魔法餐桌」,這也驗證了國王孤僻的一面:僕人在樓下將餐點準備好放到餐桌上,經由機械裝置將餐桌升到樓上國王房間內,然後地板自動合上,如此國王便可不受干擾地獨自用餐。路德維二世以上這些疏離人群的行為,難道是天性使然?? 或許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路德維二世生不逢時,少年即位時,正逢由君權邁向民權的時代轉折,即位之後,君主立憲制度的制約、宮廷與議會之間權力的競逐,再再都對這位少年國王造成打擊,或許也因為如此,才讓這位國王逐漸退卻,終至把自己封閉於自己的幻想當中;而為了實現這些幻想,不惜散盡家財,精心打造了這三座宮殿與城堡......

從林德霍夫宮前往新天鵝堡,開車大約2小時,不過我們是前一天先住到新天鵝堡附近,隔天一早再前往郝恩修瓦高城(舊天鵝堡)與新天鵝堡,因為這兩座城堡的參觀人潮多到爆,光是排隊購票,就需耗費不少時間;買好票後等待城堡的導覽梯次,又耗費不少時間;加上新、舊天鵝堡都位於半山腰上,需步行往返。所以若要一次看完新天鵝堡與舊天鵝堡,勢必要保留一整天的時間才行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1558.JPG

何謂夢幻國王三部曲? 我指的是夢幻國王路德維二世所建造的三座宮殿 – 新天鵝堡、林德霍夫宮、赫蓮基姆湖宮。上一篇看過了路德維二世為了要離世索居,而在基姆湖男人島上所打造的赫蓮基姆湖宮;那是路德維二世最後興建的宮殿,也是三部曲之三。這篇則來到三部曲之二,但也是唯一在路德維二世生前完成的宮殿 – 林德霍夫宮。

由於路德維二世時運不濟,少年即位時,君權政治已接近尾聲,即位之後,君主立憲的制約、宮廷與議會間權力的競逐,接踵而來,再再都讓這位天性浪漫的國王感到沮喪,因此他特別崇拜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認為他是君權與極權政治的典範。他在22歲那年造訪巴黎,並參觀了凡爾賽宮,之後,就逐漸把生活的重心,投注於他所熱愛的歌劇、藝術與宮殿建築上。在他親手規劃的林德霍夫宮與赫蓮基姆湖宮中,處處充斥著凡爾賽宮的影子,包括宮殿外部的風格、內部的擺飾與格局......,宮殿裡甚至到處看得到法國皇室成員的雕像。

林德霍夫宮建於1869至1879年間,外觀採華麗的洛可可風格,是模仿凡爾賽宮當中的小特里農宮所興建。這是夢幻國王打造的三座宮殿當中,唯一一座在他生前完工,並實際居住的宮殿。這座宮殿不若另外兩座恢弘雄偉,宮殿本身小巧精緻,花園則是噴泉飛瀑、藝術雕塑、亭台樓閣......,到處充滿巧思! 宮殿與花園的外圍,被大片的森林綠地與群山所環繞,這...依然不脫夢幻國王期待離群索居的思維!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849.JPG

路德維二世(Ludwig II,1845-1886),有人稱他為「浪漫國王」,也有人說他是「悲劇國王」。但不論如何,他絕對是一個狂熱的城堡愛好者。路德維二世在18歲那年,因父親馬克西米連二世驟逝,倉促登基,但這個少年巴伐利亞國王不愛政治,卻特別熱衷於歌劇與藝術,特別是對於城堡建築,有著走火入魔般的狂熱。在他登基後不久,就開始著手興建城堡與宮殿,直到他40歲在淺池中「被溺斃」為止,總共興建了三座宮殿與城堡,其中一座完工,兩座接近完成,三座都是世人耳熟能詳、頗有來頭的城堡,包括新天鵝堡、林德霍夫宮、與赫蓮基姆湖宮。儘管浪漫國王在政治上沒啥建樹,在他統治期間,巴伐利亞國力如江河日下,但他盡可能遠離戰爭,保持和平狀態的策略,卻使他成為巴伐利亞最受歡迎的國王,巴伐利亞人至今還稱呼路德維二世為「我們親愛的國王(unser Kini)」。不過我認為路德維二世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原因無他,就是他建造三座宮殿城堡的貢獻。這三座宮殿城堡,每年為巴伐利亞賺進大把鈔票,而我,也是巴伐利亞觀光財的貢獻者之一 XD。此行陸續走訪了這三座宮殿城堡,所以敬請期待接下來的這三篇囉~~

赫蓮基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是路德維二世所建造的第三座宮殿,是最後建造的一座、但也是最昂貴的一座!

這座宮殿的緣起,可追溯至路德維二世在22歲那年,造訪凡爾賽宮。正因為路德維二世18歲少年登基,一來年少,二來君主立憲的制約,宮廷與議會之間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巴伐利亞王國的權力,實際上幾乎全掌握在議會手中,路德維二世夢想中的中世紀王國,早已不復存在,因此,他對法王路易十四那種專制與集權的形象,特別景仰崇拜,在參觀過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後,便興起要打造一個更輝煌宮殿的念頭,所以後來興建的林德霍夫宮與赫蓮基姆湖宮,不僅風格與凡爾賽宮類似,內部也可以看到很多法國皇室成員的雕像,到處充滿了凡爾賽宮的影子!

基姆湖(Chiemsee)位於慕尼黑東南約100公里,是一個面積非常遼闊的湖泊,基姆湖上有三個島嶼,包括男人島(Herreninsel)、女人島(Fraueninsel)與香草島(Krautinsel),赫蓮基姆湖宮就位於最大的男人島上。若搭火車前往,需在普林(Prien am Chiemsee)下車,然後轉搭接駁小火車前往基姆湖的Stock 碼頭(小火車僅夏季運行,冬季就要步行前往,步行約需30分鐘)。我們是開車,所以可以直接開到Stock 碼頭旁的停車場。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994.JPG

布拉格的猶太區,又稱為約瑟夫城(Josefov),是位於舊城區以北與伏爾塔瓦河之間的區域。猶太人在這個區域定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西元10世紀!

是否覺得奇怪,為什麼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猶太人的群聚社區? 這歷史要回溯3000年,從猶太人在耶路薩冷一帶定居說起...西元前1000年,猶太人在耶路薩冷一帶,陸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達數百年之久,在王朝沒落之後,連續經歷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等古國的統治,猶太人在耶路薩冷地區逐漸衰落並遭受驅離,特別是在西元132年的一次大規模起義失敗之後,羅馬帝國將猶太人徹底趕出這個地區。從此以後,猶太人便流落世界各地,並落地生根!

一般人對於猶太人的印象,大多是聰明、幹練、精打細算、有商業頭腦......,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不僅在當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且總是生財有道,不論當地政府對猶太人是否友善、是否施予諸多限制與打壓,照樣能夠累積龐大的財富。因此不管在哪裡,只要有猶太人的地方,就會有猶太人的影響力。在美國,猶太人不僅在各行各業身居要職,對美國政府更具有高度的影響力、與強大的遊說能力,所以說美國是以色列的最佳盟友絕不為過,足以保障歷經千年顛沛流離之後,才艱辛地回到祖先聖地建國的以色列,在列強環伺的伊斯蘭國度當中,屹立不搖!

走訪猶太區,你可能會有一些疑問:為何猶太人會在世界各地形成聚落? 為何布拉格的猶太區豪宅林立? 為何號稱「布拉格香榭大道」的巴黎大街坐落於猶太區......想知道答案?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8899.JPG

從西元九世紀開始,位於伏爾塔瓦河左岸城堡山上的布拉格城堡,就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也是波西米亞的政經中心,時至今日,這裡仍是捷克總統的辦公處所!

布拉格城堡佔地廣闊,總面積達45公頃,涵蓋了2座宮殿、3座教堂、1間修道院、數個博物館、數座高塔與1座花園。若要仔細參觀,沒有預留個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恐怕很難遍覽~~

在17世紀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期間,布拉格城堡與舊城區的克萊門特學院,是布拉格的兩大指標機構。17、18世紀當時,克萊門特學院是歐洲重要的學府,在此就學的學生或授課的教授,以來自歐洲各地的外國人居多,是區隔於捷克本土文化之外的群體,與當時在布拉格城堡的外來政權相呼應。這兩個指標機構,有一個共通的特色 – 高聳的圍牆,身為外來統治的權貴階層,為了與當地的庶民百姓有所區隔,築起高牆、架起藩籬,藉以彰顯統治階層的優越性。從布拉格城堡的所在位置,與城堡結構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堡,其實並不是一座防禦性質的堡壘,更不是著眼於戰術或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因為城堡山低矮平緩,並不足以阻擋或削減敵軍的攻勢;城堡的城牆,其實也不算是真正的城牆,充其量就是與克萊門特學院一樣,利用圍牆及房舍背面朝外的建築,圍合形成一片與外界隔離的聚落。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座具備禦敵功能的城堡,不如說這是一道區隔捷克庶民與統治權貴的藩籬 XD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915.JPG

布拉格的小區,是從伏爾塔瓦河右岸舊城區前往左岸布拉格城堡的必經之路,雖然沿途遊客依然絡繹不絕,但也僅止於前往城堡的路途上,除此之外,會認真地在小區逗留閒逛的遊客並不多。然而事實上,小區與舊城區一樣,滿街都是巴洛克與文藝復興風格的房舍與宅邸,尤其是這裡的巴洛克豪宅,其數量規模與舊城區相較,實在是不遑多讓!

小區的北邊與布拉格城堡所在的城堡區相鄰,南邊則是廣袤的貝特辛山森林公園,來到小區,不像舊城區般到處人滿為患,少了一些熱鬧喧囂的繁華,多了幾分悠然自得的閒靜~~

在1621年「白山之役」爆發後,很多擁護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貴族,紛紛遠離舊城區,移居到小區,因此小區中許多豪華住宅都是以宮殿命名。很多位於小區的華麗宮殿,目前成為博物館或政府的辦公廳舍,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各國大使館,隱身於這些豪華的巴洛克宅邸當中。除了前篇在涅魯達瓦街上的義大利與羅馬尼亞大使館之外,另外小區還有一條大使館街Trziste / Vlasska,漫步其間,當你看到門口掛著旗幟的宅邸,應該就是大使館無誤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764.JPG

伏爾塔瓦河是捷克西部 – 波西米亞地區最主要的河流,由南向北流過幾個主要的城市,包括庫倫洛夫、布達札維與布拉格。伏爾塔瓦河穿越布拉格市中心,在伏爾塔瓦河的右岸是布拉格的舊城區、猶太區與新城區;左岸則是城堡區與小區。

從舊城區的舊城廣場,我們沿著查理街,跟隨綿延不絕的人龍,通過跨越伏爾塔瓦河的查理大橋,來到伏爾塔瓦河左岸的小區。小區的南北邊都是高地,北邊是著名的布拉格城堡,南邊則有廣袤的貝特辛山森林公園。

位於伏爾塔瓦河左岸的小區,延續著右岸舊城區的人潮,絡繹不絕的遊客一路延伸到布拉格城堡。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523.JPG

路德維希堡(Ludwigsburg)是位於斯圖加特以北12公里的一個小城,大約相當於北投之於台北市區。路德維希堡這個小城的發展,當然是源自於路德維希堡宮(Schloss Ludwigsburg)的設立囉~~

路德維希堡宮,最初是符騰堡公爵艾柏哈德·路德維希於1704年所設置的狩獵行宮,後來因為斯圖加特的舊王宮逐漸破舊過時,遂把巴登符騰堡公國的首府從斯圖加特遷至路德維希堡,並在這裡興建了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在艾柏哈德·路德維希之後的繼任者們,又陸續依據當代流行的建築風格,修建路德維希堡宮,所以現今所見的這座宮殿同時具備了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三種建築風格的特徵。整座宮殿占地遼闊,宮殿內部共有452個房間,而宮殿外的前庭後院加上造景林園,要走遍這廣闊的宮廷花園,是需要具備過人的腳力與超人般的毅力滴......(咦~~這是在說我嗎?! 哈哈!!)

同時,路德維希堡宮也曾經是名符其實的「王宮」,時間就在弗烈德里希一世在位時期的1800年,當時由於與拿破崙結盟(真實狀況是符騰堡被拿破崙攻陷),被迫加入萊茵聯邦,並受封為第一任的符騰堡國王,符騰堡公爵因此曾經短暫擁有國王的頭銜~~

由於路德維希堡宮的宮殿建築華麗、花園廣袤遼闊、林園造景別出心裁,因而贏得「施瓦本的凡爾賽宮」的稱號!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322.JPG

賓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不僅是汽車科技的先驅、豪華車的代名詞,事實上,賓士也是全世界第一座量產汽車的工廠。在19世紀末,戴姆勒(Daimler)與賓士(Benz)本是兩家獨立且互為競爭對手的汽車廠,後來在1926年合併為「戴姆勒賓士公司」。而梅賽迪斯(Mercedes)則是來自當時一位大客戶女兒的名字,當年他要求戴姆勒賓士為他設計賽車,結果在各項大賽當中所向無敵,也為梅賽迪斯打響名號,後來梅賽迪斯就成為戴姆勒賓士的主要品牌了~~

斯圖加特的賓士博物館,是全世界唯一能將汽車工業的發展史,完整呈現世人面前的博物館,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共有九層樓,占地16,500平方公尺,共有七大主題展場,展示160輛汽車與1,500件館藏,絕對是汽車迷必訪的朝聖地!

來到賓士汽車的故鄉 – 斯圖加特,豈容錯過賓士博物館(Mercedes-Benz Museum)?!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6472.JPG

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rttemberg)位於德國西南部,這個邦的大小,剛好與台灣不相上下。

巴登-符騰堡邦是一個自然景觀非常豐富的地區,包括北邊萊茵河與內卡爾河谷地的平原丘陵、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前緣的冰磧湖泊沼澤區域、西部巴登巴登附近的歐洲首屈一指溫泉度假勝地等。除此之外,就是佔據大半面積、廣袤蓊鬱的黑森林與施瓦本山脈......

中世紀以前,巴登-符騰堡地區屬於法蘭克公國與施瓦本公國所管轄,中世紀這裡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區。大約在14世紀時,斯圖加特成為符騰堡伯爵的行宮,1496年,符騰堡伯爵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晉升為符騰堡公爵。在18世紀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之後,符騰堡公爵得到了國王的稱號,因此斯圖加特成為國王的王宮。1871年,符騰堡以自治王國加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締造的德意志帝國。一戰之後德意志帝國解體,又恢復為符騰堡自由邦,作為威瑪共和國的一部分。二戰之後,則合併了巴登與符騰堡,成為德國的巴登-符騰堡邦。

斯圖加特是巴登-符騰堡邦的第一大城與首府,儘管斯圖加特的人口僅60萬,她卻是賓士與保時捷兩大汽車品牌的發源地! 賓士是汽車工業的先驅,保時捷則是速度與性能的代名詞,因此位於斯圖加特的賓士與保時捷博物館,對汽車迷而言,都擁有著朝聖聖地般的魅力,若沒有進去博物館景仰一番,怎能算是來過斯圖加特?!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597.JPG

歐伯拉瑪高(Oberammergau,也有人翻譯為「上阿瑪高」,因為ober在德文中,就是「上」之意),是一個位於德國南方靠近德奧邊境的小鎮,也是一個位於阿爾卑斯群山之間的小村莊,小鎮人口僅五千多,但每隔10年,就會動員全鎮的人力,上演一齣「耶穌受難劇」的戲碼。

每10年上演「耶穌受難劇」的習俗,源自17世紀。1632年歐洲黑死病肆虐,歐伯拉瑪高亦開始有村民感染黑死病死亡,當時地方領袖聚會,禱告祈求上帝的護佑。後來歐伯拉瑪高的疫情竟奇蹟似地逐漸平息下來,村民為感謝上帝的庇護,從1634年開始,每隔十年持續演出「耶穌受難劇」,從籌畫、製作到演出,完全由村民義務擔綱,有人甚至請長假全力支援,至今已將近400年不曾間斷。這部大型舞台劇,最近一次的演出是在2010年的5月到10月期間,總共演出102場,動員了兩千多位村民參與其中,飾演耶穌的演員還須遵守蓄髮蓄鬍一年的規定! 下次演出將會是在2020年。

歐伯拉瑪高除了每十年一次的耶穌受難劇的演出之外,也以木雕聞名,此外小鎮最大的特色,就是房舍牆面上繪製的大型濕壁畫。壁畫的主題多半是童話故事或宗教題材,內容五花八門、色彩亮麗繽紛。當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際,一幅幅不期而遇、繽紛多彩的濕壁畫,都會帶給遊客意外的驚喜!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770.JPG

慕尼黑王宮位於慕尼黑舊城區的城北,從城中心的瑪麗恩廣場或新市政廳,沿著大路往北走直走即可,非常好找。

王宮是昔日巴伐利亞國王的宮殿,這座宮殿也是全德國最大的室內宮殿,可惜在二戰當中毀於戰火,幸好憑藉著德國人一絲不苟的重建精神,才得以在戰後,迅速依其原貌重建~~

昔日的巴伐利亞王宮,目前已改為王宮博物館與寶物館(Residenzmuseum und Schatzkammer),對外開放,王宮博物館與寶物館其實不是單一建築,而是一大片的建築群,包括國王殿、老宮殿、宴會廳、重建後設置的歌劇院。王宮戶外有10個庭院,內部則有130個展覽廳。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855.JPG

上一篇提到,慕尼黑是我們這趟旅遊的首站,在阿姆斯特丹轉機前往慕尼黑時,因暴雨延誤,本來應該在清晨就抵達慕尼黑的荷航班機,變成了半夜到達的紅眼班機。到了慕尼黑機場之後,我們轉乘S-bahn 前往慕尼黑近郊Laim 車站附近的民宿。

步出Laim 車站時,已接近午夜,路上人車稀少,加上下著滂沱大雨,正猶豫著要如何撐傘步行前往500公尺外的民宿公寓時,一輛福斯Golf 在我的面前停了下來,搖下車窗,接著彷彿聽到:Are you Mr. Chen? 開始以為聽錯,再次確認之後,是車上的一位中年大叔對著我說話...原來是我們民宿的房東開車來撿我們回去,讓我們免除了在暗夜當中,拉著行李、撐著雨傘,步行前往民宿公寓的困窘! 真是太感謝他了!! 所以這間公寓一定要給它大大地按一個讚,原因不是這間公寓的特殊或豪華,而是房東的熱心體貼,讓我們這趟以班機延誤、大雨攪局拉開序幕的旅程,一開始就感受到德國人的熱情與溫暖。旅途初始諸多不順的陰霾,也逐漸散去!

原本慕尼黑第一天的行程,因為班機延誤,變成了「阿姆斯特丹機場一日遊」,讓我們不得不放棄參觀BMW博物館的計畫,所以這個博物館,就成為我們再訪慕尼黑的理由了。除此之外,這慕尼黑民宿公寓主人的貼心與熱情,也成為我們再訪慕尼黑的另一個理由...下次來到慕尼黑時,我必然會再次預約這個公寓,與這位體貼的房東大叔聊聊天、敘敘舊......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713.JPG

慕尼黑Munchen 是巴伐利亞的首府,也是德國第三大城。慕尼黑的建城始於1158年,德語Munchen 是「僧侶之地」的意思。

慕尼黑也是我們這趟旅遊的首站,原先規畫在慕尼黑停留大約2.5 ~ 3天,沒想到在阿姆斯特丹轉機前往慕尼黑時,剛好前一天阿姆斯特丹機場暴雨,所有的航班都被拉掉,前一天轉機的旅客都滯留在機場,到隔天(也就是我們抵達的當天),航空公司為了優先消化已滯留一的旅客,所以「技術性」地讓當天到達阿姆斯特丹的班機延誤,使得轉機旅客來不及轉機,這樣就可以空出較多機位輸運之前滯留的旅客。因此我們就成為航空公司輸運策略下的犧牲品,原本預計一早從阿姆斯特丹飛往慕尼黑的班機,硬生生地變成半夜才抵達慕尼黑的紅眼班機」;慕尼黑第一天的旅遊行程也成了阿姆斯特丹機塲一日遊,重點是這機塲一日遊,還不能悠閒地逛逛免稅店、喝喝下午茶,或是享用一下機塲貴賓室…,這一天,就在漫長的候補機位人龍當中度過 ><"

因此我們的慕尼黑BMW博物館行程也硬生生地被我給拉掉,成為日後再訪慕尼黑的理由惹 XD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7291.JPG

萊茵河畔施泰因 (Stein am Rhein) 是位於瑞士東北部波登湖(Bodensee)畔,扼波登湖出萊茵河河口的城鎮。施泰因的舊城區與火車站所在的新城區隔著萊茵河,以橋樑連結,因此若是搭火車前來,需步行過橋到舊城區,大約僅十來分鐘的步程;我們是開車前來,直接把車停在舊城區溫特城門(Undertoor)外的停車場,再步行進城。

施泰因是一個迷你小鎮,舊城區的範圍很小,整個舊城區從東到西頂多300公尺,主要就是施泰因一條街 – 溫特街(Understadt),走完這條街,差不多就逛完這個小鎮了!

施泰因雖小,但可別以為她沒啥看頭,施泰因擁有瑞士東北波登湖地區最多、最大、最美的濕壁畫。若是開車旅遊,非常值得順道來這個小鎮看一看,因為僅需不超過一個小時,就可遍覽整個舊城區的濕壁畫;即便是專程搭火車來此一遊,衝著眾多繽紛的濕壁畫與精美的凸窗,也值得啦。

這座小鎮的起源,大約始於羅馬時期,中世紀修建了聖喬治修道院,逐漸以修道院為中心向外發展。舊城區最美的區域是市政廳前的市政廳廣場周邊,櫛比鱗次的房舍,每一棟房舍的牆面,都繪滿精緻的濕壁畫,每一幅濕壁畫均冠以白鷺、紅牛、太陽、石葡萄等具有歷史淵源的主題。此外家家戶戶門面上精美的凸窗,也很有看頭~~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032.JPG

瑞士的物價昂貴,不管是吃、住、交通或是民生消費均是如此,因此住在德瑞邊界的瑞士人,經常利用周末假日,前往德國的超市,採購食物與民生必需品。我們這次的瑞士行程,均位於瑞士東北部的波登湖周邊,與德國僅是一河(萊茵河)之隔,因此我們這幾天的住宿地點就訂在波登湖畔的德國小鎮Radolfzell,開車從Radolfzell 前往瑞士,實在非常方便。

透過Airbnb 預定的民宿,是一間位於二樓的獨立公寓,內部設施都維護得很新、乾淨舒適,一房一廳一衛一廚房...還有還有...我特別喜歡她的大陽台。屋主就住在樓下,是一位退休人士,她很貼心地布置房屋內外,也很熱心地接待我們......

多數人造訪夏夫豪森,都是衝著夏夫豪森近郊的萊茵瀑布而來的。在夏夫豪森近郊,有兩個著名景點,一個是距離夏夫豪森的主要街區:佛爾達街僅10分鐘步程的姆諾特要塞,另一個是距離夏夫豪森市區約3公里的歐洲最大瀑布:萊茵瀑布。

從夏夫豪森前往萊茵瀑布,可搭乘市區公車,我們因為租車,開車過去不用10分鐘。至於前往姆諾特要塞,自然是走路過去囉~~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083.JPG

瑞士的東北部與德國接壤,是瑞士的德語區。瑞士與德國的邊界,主要以萊茵河(包括萊茵河上游狹長的波登湖)做為天然國界,然而國界有時也不全然乖乖地沿著萊茵河走,經常是這裡瑞士跨過河多攻佔一塊、那裏德國跨過河多取得一塊的。像夏夫豪森州(Schaffhausen)就是瑞士跨越萊茵河到德國端的一塊土地,最特別的是在夏夫豪森州裡面的布辛根市(Busingen am Hochrhein),德國人又從一大塊的夏夫豪森州裡面拿回一小塊的布辛根,而且是...四面八方被瑞士包圍的一小塊。所以布辛根就變成在瑞士的國土當中,一小片插著德國旗幟的孤島 XD

只能說,在德瑞交界,雖然大家都說德語、同樣流著日耳曼血液,但面對國土之爭時,管你是同文同種還是異文異種,一樣是要爭個你死我活、寸土不讓的! 俗話說:有土斯有財,對那些佔地為王的諸侯領主而言,土地,正是權力與財富的來源阿~~

我們沿著德法邊境的葡萄酒鄉之路南下,到接近德法瑞三國邊境前轉向東行,接著進入瑞士東北部的萊因河上游區域,這裡有歐洲第三大湖泊 – 波登湖。波登湖呈東西狹長狀,長約70公里、面積達536平方公里,形成德瑞奧三國的天然國界。因為我們沒有買瑞士的高速公路通行證,所以在進入瑞士之後,都是把導航設定在「避走高速公路模式,沿途走走停停,順道走訪了瑞士東北部的幾個小鎮、德國在波登湖畔跨越到萊茵河對岸瑞士這端的城市康斯坦茨、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茲,然後進入奧地利。我們很慶幸沒買瑞士的高速公路通行證,因為瑞士的鄉間,實在太美了,開車走一般道路,時而沿著湖邊、時而走上山坡。夏天時,開在沿山腰闢建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青綠草坡與茂密森林,就像是整座山,時而披上青綠色的短毛地毯,時而轉換為墨綠色的濃密毛毯似的。開車的過程,就是一場視覺的饗宴~~

所以結論,若在瑞士租車旅遊,應儘量「避走高速公路」,這樣才有機會親近瑞士鄉間的山川美景與無邊綠意、沿途欣賞瑞士的湖光山色。只是最好在行程當中,多安插走訪幾個小鎮,讓沿路走走停停的、避免長時間連續開車,如此一來,走一般道路反而較輕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9068.JPG

布拉格由於幸運躲過二戰戰火,整個舊城區,中世紀的建築大都完整保存下來,其中以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為大宗。即便是較外圍的新城區或中央車站以東的區域,也遍佈中世紀建築,到處充滿濃濃的巴洛克風,而很多旅館民宿就藏身於這些建築當中。所以在捷克旅遊,一不小心,就會住到古蹟裡面去了,呵呵~

在布拉格旅遊,由於景點太多、範圍太大,除了雙腿之外,必定要借助地鐵或路面電車幫忙。所以前往布拉格之前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下地鐵與路面電車的路線,或許我下次也可以寫一篇布拉格的交通與景點攻略來分享一下。布拉格的地鐵、電車、巴士都是通用票券,價格只有兩種:90分鐘內32Kc / 30分鐘內24Kc,所以出門前不妨規畫一下路線,先搭地鐵或路面電車前往單一或零星的景點,不要停留太久,然後用同一張票繼續搭地鐵或路面電車前往景點集中的區域,只要全程控制在90分鐘或30分鐘之內,就可以把一張票的效能發揮到極致。只是中途下車時,不能坐下來喝杯咖啡、用個餐、或參觀一下博物館......,所以中途下車的景點,最好是僅需欣賞建築外觀與拍照的,至於這路線要如何安排,就看個人的功力惹 XD

 

布拉格舊城區的景點實在有點多到爆炸,這篇總算進入舊城區的最後一篇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82.JPG

來到布拉格,絕對要親身感受一下何謂「人滿為患、川流不息」! 從火藥塔附近開始,契里特納街(Celetna)便聚集了滿滿的人潮,一路往西綿延,過了舊城廣場,這條路改稱查理街(Karlova),直通查理大橋,過橋後又改名為Mostecka 與涅魯達瓦街(Nerudova),這一路,形成一條長長的人龍!

長達兩公里的大街(其實也不能算是大街,像查理街的某些路段,充其量就是條小巷」吧 XD),是布拉格的精華地帶,沿途波希米亞特色的中世紀房舍,咖啡館、禮品店、水晶店、小劇場......,再再展現出布拉格的獨特魅力~~

這條綿延兩公里的人龍,其實你不想加入其中、感受一番也不行,因為這是串聯布拉格上、下城區,串聯布拉格主要景點的路線,來到這裡,不給它從頭到尾走一回,怎能算是來過布拉格? 所以在布拉格旅遊,若只想走最經典的必訪景點,其實也很簡單,不用地圖、不需勞駕Google Map 與GPS,只要跟著這條人龍一路走下去就對了! 只是這一路下來超過兩公里,若還想順路逛逛附近的廣場、教堂、城堡...,偶爾坐下來喝杯咖啡、逛逛水晶店,或是看個黑光劇、聽聽每個教堂都在舉辦的音樂會...,恐怕花兩天也走不完!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93.JPG

上一篇走訪了舊城廣場上的地標建築、火焰哥德式的經典:提恩教堂與舊市政廳,這篇繼續走訪舊城廣場周邊其他的建築物~~

在布拉格舊城廣場的周邊,說它是一座露天的建築博物館,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在這個區域當中,櫛比鱗次的建築物,不管是政府機構、宗教場所、或民間宅邸房舍,無一不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物。建築的樣式從中世紀早期的仿羅馬式、哥德式建築,到中期的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式,以至於中世紀晚期的洛可可、新古典、新藝術風格,無一缺席。來一趟舊城廣場,所有中世紀的建築一覽無遺,這裡真可說是中世紀時光巨輪的縮影,也可說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在舊城廣場的西北角,矗立著聖尼古拉教堂(svaty Mikulas)。這是波希米亞風格的巴洛克式教堂,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白牆搭配著蔥形的青銅塔頂。在提恩教堂落成之前,聖尼古拉教堂的舊址原本是修道院的一部分,也是布拉格的信仰中心,直到提恩教堂落成,信仰中心移轉到提恩教堂之後,這裡才開始重建。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1982.JPG

不知不覺當中,居然已經連續寫了12篇德國了,我是不是有點獨厚德意志了呢?! 這樣不行,趕快轉換一下場景,看一看我們此行的另一個國家 – 捷克!

捷克(Czech,話說,最近他們似乎要改名為「捷西亞Czechia」了...古稱:波希米亞Bohemia),一個千年以來命運多舛的國家。但再多的磨難,也有苦盡甘來的時刻...蘇聯垮台之後,她終於趁隙脫離共產黨的魔爪,建立了民主的體制。而台灣受大國壓迫威脅的命運,依然還看不到盡頭......

捷克的獨立建國始於九世紀的普傑米斯立德(Premyslids)王朝,但建國不久,就被德國併吞,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此後,波西米亞的王朝幾經更迭,始終逃不出神聖羅馬帝國的掌控。17世紀,哈布斯堡王朝奪下了波希米亞地區,從此捷克人陷入一個更加悲慘的命運,他們不只失去了領土、主權,同時也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語言。一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好不容易短暫地建國了,然而二戰期間,又在大國的私相授受之下被劃入德國,一直熬到二戰結束,「狗去豬來」,走了德國人,共產黨的魔爪卻又悄悄地伸向捷克! 直到1989年,幸運之神終於眷顧了捷克...由於蘇聯解體、柏林圍牆倒下,在全球驅逐共產黨的浪潮下,捷克意外地藉由一場群眾遊行,演變成為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 絲絨革命,在完全無人傷亡的狀況下,建立了民主共和國! 說到底,捷克人還是很幸運滴!!

捷克主要分為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兩個地區,而波希米亞位處歐洲中部的心臟地帶,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說:誰掌握了波希米亞,就掌握了全歐洲。一語道盡波希米亞在歐洲戰略位置上的重要性,也難怪捷克自古以來,不曾擺脫遭受鄰國侵略的命運~~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036.JPG

德國被中世紀城牆完整包圍的古城共有三個:羅騰堡、丁克爾斯比爾、諾德林根,均位於羅曼蒂克大道上。之前走訪過保存了完整中世紀風貌的古城羅騰堡(【德國 ● 羅曼蒂克大道】完全被古城牆包圍@羅騰堡Rothenburg)、(【德國 ● 羅曼蒂克大道】滿城皆是紅瓦屋頂@羅騰堡Rothenburg)。這篇,就一起來看看另外兩個中世紀古城的樣貌~~

羅騰堡由於位處羅曼蒂克大道與古堡大道的交會點,城鎮的規模最大、名氣也最響亮,所以繁華喧鬧、遊人如織自不在話下;相對地,另外兩個中世紀小鎮的遊客較少,但卻完全無損其所呈現的古城風貌,漫步其間,反而更輕鬆自在,可以細細品味其古城小鎮風情!

還有還有,因為遊客較少,所以停車超方便,這是自駕旅行者的福音。來到這兩個城鎮,完全不需費心尋找停車位,也不需要把車停在城門外的外圍停車場,可以直接把車開到市中心,然後找一個你覺得最方便的路邊,停好車,就可以輕鬆逛街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191.JPG

上一篇走訪了羅騰堡外圍的城牆與城門,這一篇則要走進這座滿城皆是紅瓦屋頂的小鎮,城內的大街小巷~~

羅曼蒂克大道上多數城鎮的老城區,都有很多中世紀風格的紅屋瓦,特別是在羅騰堡,她不只保存了德國最完整的中古城鎮風貌,更清一色的都是紅瓦屋頂,難怪羅騰堡的德文Rothenburg,就是意指「紅色的城堡」!

 

從城西的城堡花園通往市政廳的街道Herrngasse,是羅騰堡的主要街道,也可說是禮品一條街,街上除了餐廳、旅館之外,全都是大型的禮品店,店內數個樓層的空間,甚至包括地下室,全部都是玩具、禮品與紀念品!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763.JPG

來到羅曼蒂克大道的第二站,這是一個被完整的中世紀城牆包圍著的小鎮~~

德國共有三個被古城牆完整包圍的小鎮:羅騰堡、丁克爾斯比爾、諾德林根,都是位於羅曼蒂克大道上。而羅騰堡,則是全德國保存著最完整的中世紀風貌的城市。

從13世紀開始,羅騰堡就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城邦,擁有獨立的防衛與司法權,所以城市的設計同樣是區分為上城區與下城區,只是目前上城區的城堡早已不知去向;但下城區卻保存完整,城牆、城門、石板道路,整個城內清一色都是中世紀風格的紅瓦屋頂房舍,漫步其間,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中世紀!

羅騰堡的德文全名為Rothenburg oberhalb der Tauber,意思就是「陶伯河上的紅色城堡」,取自於其臨陶伯河,而城內建築屋頂多呈紅色之意象。陶伯河是美因河的支流,美因河則是萊茵河的支流。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364.JPG

接續上一篇【德國 ● 羅曼蒂克大道】美因河畔的古城@符茲堡Wurzburg:聖基利安教堂、市政廳、舊美因橋、瑪麗亞聖母教堂,逛完符茲堡老城區,我們回到聖基利安教堂旁的停車場,繼續開車前往較外圍的幾個景點:包括擁有宏偉巴洛克宮殿與美麗花園的世界遺產主教宮、位於山上可以俯瞰整個符茲堡的瑪麗恩堡要塞與朝聖教堂。

我們先開車前往符茲堡主教宮 (Residenz Wurzburg),其實主教宮與聖基利安教堂的距離並不遠,走路過去頂多也只消十來分鐘的步程,但反正有租車,車子停在教堂旁的停車場與停在主教宮的停車場同樣要繳停車費,開車過去可以節省一些腳力,參觀完主教宮後直接開車上山,又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租車旅遊,效率真是非常高!

主教宮的主建築原建於18世紀,由選帝侯大主教約翰菲利浦 (Johann Philippvon Schonborn) 委派建築師諾曼 (Balthasar Neumann)所興建,而內部的裝修一直到1780年才全部完成,總共花費60年的時間。

主教宮內部可購票參觀,但不能拍照 (德國有很多宮殿或博物館是可以另外付費拍照的,但這裡連付費拍照都不行是怎樣... ),所以我的相機就只收藏了宮殿外部與花園的部分,內部奢華的階梯大廳、大廳天花板上所繪製 ─ 號稱世界最大的溼壁畫,就只能收藏在腦海裡了 XD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282.JPG

很多人可能都曾看過德國「羅曼蒂克大道」這名詞,但別誤會,這可不是一條真正的大道,而是德國政府在1950年代,為推廣德國南部的觀光發展,把大道最北邊端的符茲堡,到最南端的修瓦高(新天鵝堡)與富森,以及當中的數十個城鎮,規劃、串連、包裝成為一條旅遊路線,長達400公里。

要遊遍羅曼蒂克大道,最方便的方式是開車,沿途走走停停,就可以遍覽:伍茲堡的世界遺產,保留著中古世紀完整城牆城廓的羅騰堡、丁克爾斯比爾、諾德林根,巴伐利亞最古老的城市奧格斯堡,然後一路開到德國最南邊阿爾卑斯山麓的新天鵝堡......

若未開車,而是搭火車的話,較大的城市不成問題,較小的鄉鎮有的須換好幾班車銜接,有的甚至根本沒有火車經過,因此若未自己開車,但又想一覽羅曼蒂克大道的每一個大城小鎮,不妨考慮每年4到10月之間營運的羅曼蒂克專車(官網: http://www.romantischestrasse.de),每天從大道的南北兩頭各發一班車,沿途每一個城鎮都會停,車票6個月內有效,只要路線不重複,可以一站一站把它玩遍。

我們這次的羅曼蒂克大道之旅是從慕尼黑出發,先往北走完奧格斯堡到伍茲堡這一段,然後繞了德國西部與南部一大圈,包括部分的法國、瑞士與奧地利的地區,然後再回到羅曼蒂克大道最南端的新天鵝堡與富森。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675.JPG

博帕爾德(Boppard)在科布倫茲南方約20公里,是一個臨萊茵河畔的小鎮,同屬世界文化遺產:「萊茵河中上游河谷」的一部分。

博帕爾德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城鎮,早在西元4世紀,羅馬人就已在此建立了為數眾多的石頭碉堡;中世紀時期,在特里爾選帝侯的主導下,這裡成為一個早期的帝國自由貿易城市。

萊茵河流到博帕爾德附近時,剛好形成一個180度的大迴轉,登上小鎮附近山坡上的格登斯角(Gedeonseck),即可欣賞這著名的萊茵河大迴轉所形成的天然美景 ─ 「四湖美景(Vierseenblick)」,來博帕爾德的人,多半都是衝著「四湖美景」而來。我們因為開車,所以逛完小鎮後會直接開車上山,從山上的制高點俯瞰這個萊茵河的大轉彎。沒開車的話,也可以從鎮上搭乘纜車上山,只是纜車站距離鎮中心還有點距離,慢慢走的話大概要半個小時。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1019.JPG

前一天抵達科布倫茲的時間已是下午,參觀完老城區、莫塞爾河畔用完餐,再逛到德意志角時已將近晚上九點,所以就只能欣賞德意志角的夜景囉。看不到白天德意志角的樣貌,不免有些小遺憾;所幸隔天參觀科布倫茲對岸山壁上方的埃倫布賴特斯坦因要塞時,還是可以從山上搭纜車跨河回到德意志角,也就消除了這個遺憾 ^^

埃倫布賴特斯坦因,與科布倫茲隔著萊茵河,聳立於科布倫茲對岸陡峭的山壁上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從中世紀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據文獻記載,10世紀前後,此地建起了第一座城堡;12世紀時,由Hillin 大主教加以擴建,此後爭戰不斷。16世紀時,特里爾大主教為強化此地的防禦,把城堡擴充成為一座堅實的要塞,自此經歷多次攻防,均安全無虞。1798年,在法軍「籠城斷糧」的戰略下,要塞終於被法軍攻陷,然而隔年通過呂內維爾條約,法軍被迫撤出萊茵河右岸。法軍離去前,為了防止敵營再度取得要塞,而危及萊茵河左岸的法國領土,遂以超過千磅的火藥將要塞完全摧毀,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老子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

19世紀前期,普魯士軍隊在科布倫茲周圍,構築起當時歐洲第二大的軍事防禦設施,其中也包括了要塞的重建。

正因為這個要塞的險要地勢,她也提供了飽覽萊茵河與莫塞爾河的兩河交匯、科布倫茲城區、與德意志角的絕佳視野,來到柯布倫茲,當然不能錯過登上要塞俯瞰萊茵河,及搭纜車從高空鳥瞰德意志角的機會。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566.JPG

萊茵河中游,從科布倫茲(Koblenz)到賓根(Bingen am Rhein,左岸) / 呂德斯海姆(Rudesheim am Rhein,右岸)之間,沿岸低海拔的山坡地滿佈著翠綠的葡萄園;山頭上的險要之地,則林立著數十座中世紀城堡,是昔日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城堡有的頹圯荒蕪,有的重整後供人參觀,有的則整建為星級旅館或青年旅館,各有不同的風情~~

萊茵河中游河谷,自中世紀以來,在多種文化、多元民族的碰撞衝擊之下,形塑了建築、藝術、人文多方面的高度成就,因此在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基於環保與景觀維謢的考量,萊茵河中上游沿線除了幾個流經大城市的河段有橋樑連結兩岸,基本上是不設橋樑的。因此若要前往對岸,又不想繞遠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渡河的駁船。小到自行車,大到遊覽車,均可搭乘駁船渡河。駁船的班次很密集,在白天,駁船幾乎是不停地穿梭於兩岸的,而渡河的費用也不貴,因此駁船渡河在當地是很經濟實惠的交通工具。渡河的細節,有興趣的話可參考這篇:【攻略 ● 德國自駕遊】如何在德國輕鬆開車:Part 3 行車篇,速限、路權優先次序、交通標誌、渡河、法瑞奧捷高速公路

我們的萊茵河之旅,就以科布倫茲為起點,沿著萊茵河的左岸開車漫遊。至於為什麼選擇左岸呢? 行前做功課時,發現左岸的城堡與景點較多,且看起來比較有吸引力,所以就規畫沿著左岸走,從科布倫茲一路玩到賓根後,再過河到對岸的呂德斯海姆一遊。不過俗話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到了當地之後,發現萊茵河中游雖然沒有橋樑連結兩岸,但藉由駁船渡河還是挺方便的:渡河的點很多、船班也很密集、費用又很親民,因此沿途就數度渡河往返。開車渡河,也是一種蠻有趣的體驗。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0902.JPG

前面3篇分享了租車、停車、導航設定,這篇終於來到真正開車上路的時刻了。

在德國或歐洲開車,理論上不會太困難,因為駕駛人在台灣這種道路規劃混亂、路上機車亂竄、公車橫行的都市叢林當中,早已練就一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本事,駕駛技術高超自不在話下,困難的部分,在行車觀念的差異 (較精確的說法是路權的優先次序) 。在台灣開車,一般說來比較隨興,大致上的法則就是「先到先贏、頭過身就過」,不管是變換車道,或是從巷道匯入主線車道,都是如此;但在歐洲開車就不能如此隨興,從巷道匯入主線車道,若超越停車線,即便你無意立即匯入主線,也會招來一陣陣的喇叭聲,又...若是你開在主線車道,看到巷道內似乎有車輛要匯入主線而習慣性的煞車減速,同樣會招來後方車輛的喇叭聲伺候......XD

在歐洲開車,行車的優先次序分得非常清楚,簡單的原則就是:該停的時候要停、該慢的時候要慢,但該快的時候也不能慢。弄清楚路權優先次序與交通規則,其實比在台灣開車容易多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N1264.JPG

先說一下上圖導航機左下角的那個數字,160 km/h,在德國無限速高速公路上,當時是開在中間車道的車速,至於內側車道,大概都在180以上 (其實一般狀況下,中間車道的車速大概是 130~140 km/h,回到台灣走高速公路回台北時,內側車道的 90 km/h 忽然令人覺得很不習慣 XD)。

前兩篇分享了在德國租車與停車的細節,接下來...是不是要開始分享開車上路的心得了呢? 可能還要再等一等,我想先分享一下導航的事情。因為在歐洲開車,人生地不熟的,唯一的依靠,就只有導航機了! 所以往往上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忙著設定導航機 ><"

你可能會問:是不是應該在租車時,指定有內建導航機的車種? 或是需不需要租車時加租一台導航機? 我的答案是:內建導航機的車子,可遇而不可求,租車公司通常也不保證一定有,萬一剛好沒有,那租來的車子就跟一堆廢鐵沒兩樣...寸步難行啊!就算車子有內建導航機,光要搞清楚如何設定及操作,大概也得耗掉不少時間,在旅途中,時間就是金錢,花時間去研究導航機的操作,怎麼算都不值得! 至於租車時順便加租一台導航機呢? 其實也是可以,不過如果租車天數較多,倒不如在台灣買一台帶過去。以一天導航機租金大約 10 歐計算,若租半個月,大概可以在台灣買兩台導航機了。像我在台灣使用的TomTom XXL 540 導航機,一台才兩千多,但該有的功能都有,也可以安裝世界各地的圖資(包括歐洲圖資,只是圖資須上TomTom 官網購買,我今年六月買的時候大概是台幣 2000 左右)。

所以嘞~~ 我個人的建議是自己帶導航機,一來用得習慣順手,二來國語發音。在國外剛開始開車上路,一心多用的狀況下,國語發音可以大幅降低走錯路的風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在行前就先把所有可能前往的航點資料,全部輸入導航機,這樣在旅途當中就輕鬆自在,不需要時時忙著查資料、找航點、設定GPS......。我們這次歐洲行自帶一台TomTom 導航機,租的車剛好也有內建的導航機 (正常狀況下只是開著比對路線,但碰到封路,須改走替代道路時,就會派上用場),加上在行程後半,我們的平板下載了Maps with me 離線地圖,只要打開平板的GPS定位功能,也可以在離線的狀況下設定路線及導航,所以在三重保障之下,可以完全排除迷航的風險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停車.jpg

前一篇分享了租車問題,這一篇來分享一下德國的停車問題。

把車停正確,當然也是省錢租車的一環,否則好不容易租車時省了一點錢,結果收到ㄧ張違規停車的罰單,省錢的努力又全破功 ><"

德國的道路管理嚴格,基本上不太會看到車子違規停在路邊的非停車區域,即便像在台灣隨處可見的閃個黃燈臨停幾分鐘,都很少見。德國不管是大城市或小鎮,都會依據當地的停車需求,設置足夠的路邊及路外停車場,市區的路外停車場通常是立體停車場型態的 parking house。

所以在德國停車其實很簡單,也一定會有足夠的停車空間,只要願意花錢,停車不是問題,問題是哪裡可以停?停車規則為何?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226.JPG

去了歐洲一個月,這次不同於以往的旅遊方式,是以開車為主,因此遊記的部分先不急著整理,我想先分享一下在歐洲的租車與開車經驗~~

首先談談如何在歐洲省錢的租車,以及如何把租車的效應發揮到極致。在這裡我不討論特定的租車公司或比價網站,單就一些原則上的省錢方向做探討,當然這些原則還是可以適用於任何租車公司或比價網站上。

 

要租手排車 or 自排車?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IMG_1274.JPG

日內瓦湖 (或稱列馬湖,Lac Leman) 位於瑞士的西端,而蒙投(Montreux)則位於日內瓦湖東側,是一個深受柴可夫斯基華格納芮爾盧梭雨果大仲馬...等文人雅士喜愛的優美城市,瑞士閃耀珍珠」之稱。

我們早上從琉森搭黃金列車,穿越阿爾卑斯山脈與伯恩高地之間的谷地,橫跨整個瑞士的中西部。經過一整天的阿爾卑斯森林湖泊洗禮,一路往西來到日內瓦湖畔的蒙投 (Montreux),時間約下午四點,同樣是不囉嗦,立即切換到「暴走」模式,旅館放置行李後,直奔西庸城堡 (或稱契隆城Chillon Castle)。

西庸城堡,其實還有幾個響亮的名號:歐洲十大古堡之一、世界上最美麗迷人的監獄、蒙投的名片......,但真正令西庸城堡名揚天下的,卻是緣於拜倫 (Lord Byron) 的來訪。拜倫參觀了古堡的地牢,回去之後,有感於自由的可貴,寫下《西庸的囚徒》這首長詩,從此西庸城堡就因拜倫的詩而成名了~~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175.JPG

前一天抵達琉森 (Luzern) 的時間大約下午四點,因為歐洲夏天天黑得晚,若依照原先的計劃逛逛舊城區,時間上應該還蠻充裕的! 只因為「全世界最陡峭鐵路」的致命吸引力,臨時安插了一個皮拉圖斯山的行程,因此為了在早上十點左右離開琉森之前,能夠看一看這座城市,就只能犧牲睡眠時間,起個大早,帶著朦朧的睡眼看琉森 XD

琉森地處瑞士中心位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她早在西元8世紀,就已躍上歷史舞台!13世紀連結法蘭德斯與義大利的道路開通,琉森成為交通要衝之地,商業與對外貿易開始興盛。14世紀時,以第四州的身份,加入早在1291年就已締結永久同盟的三州,成為「環繞四座森林之國」,所以琉森也可說是瑞士的原始發祥地之一!

我們接下來的「黃金列車之旅」(有興趣請看這篇 【瑞士 ● 中部與伯恩高地】阿爾卑斯湖光山色@夢幻鐵路之黃金列車、夏慕尼登山電車),將穿越風光明媚的伯恩高地,行經無數的森林與湖泊,這條長達240公里的高山夢幻鐵路,東端就是以琉森為起點。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93.JPG

羅亞爾河全長 1000 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沿岸廣袤翁鬱的森林,自古就是王室貴族的最佳狩獵場;寬廣的羅亞爾河,像一條銀絲帶般緩緩流過法國的中部,沖積出的肥沃土壤,孕育出優良的葡萄酒、豐饒的各式蔬果與一望無際的麥田......

羅亞爾河谷地,從中古世紀開始,就是皇室與貴族的居住、休閒處所,因此促成了羅亞爾河沿岸超過百座的城堡! 拜訪羅亞爾河流域的城堡,可以租輛車,沿著河谷漫遊,因為眾多的城堡,彼此距離不遠,開車的話可以多跑幾座城堡,同時還可以沿途欣賞羅亞爾河的美麗風光。我們此行沒有租車,因此僅規劃了搭火車可以直接抵達的城堡 – 雪儂梭堡與翁布瓦茲堡~~

1533年,年僅14歲的亨利二世與同齡的義大利貴族凱瑟琳‧梅迪奇 Catherine de Médicis 完婚,他的父親,也是當時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把雪儂梭堡當做新婚賀禮送給他們,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並沒有!! 戀母情結的亨利二世,他的最愛竟是比他大20歲、少年時期的家庭教師黛安娜 Diane de Poitiers,她...才是雪儂梭堡真正的女主人......XD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90.JPG

由於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均設於布魯塞爾,加上其他眾多國際組織與跨國企業的總部,使布魯塞爾成為名符其實的「歐洲首都」。無數的國際會議、常駐的外國使節與跨國企業員工、短期的商務人士與觀光客,再再都使這個城市更加國際化,也帶來了可觀的觀光收益!

布魯塞爾不僅在政治、經濟上國際化,在宗教層面亦是如此,布魯塞爾的穆斯林人口超過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被稱為「歐洲伊斯蘭之都」! 國際化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治安的隱憂,布魯塞爾與歐洲北部鄰近的荷蘭或德國比起來,扒手相對猖獗,搶奪案件也層出不窮。我們在布魯塞爾下榻的旅館就位於市中心,距離大廣場不遠,但走出旅館,不時可以看到街友或醉漢的蹤跡,check in 時飯店人員還特別提醒我們要隨時留意身上的財物,因為即便是飯店的大廳,也經常有閒雜人等混入扒竊。所以拉~~ 到了布魯塞爾,我們在南法馬賽或是義大利時的戒心又回來了 XD

 

布魯塞爾主要的景點集中在大廣場的周圍,步行是最好的方式 (因為不想步行也不行,市中心街上到處擠滿了觀光客,所以附近都被規劃成行人徒步區)。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雅典學院.jpg

羅馬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前往羅馬城內的另一個國家,「城中之國」 ─ 梵諦岡,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但卻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及全世界排名第二的人口...... 我的意思是...... 全世界 12 億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啦! 神奇的是,要進入這個國家,既沒有海關,也不需簽證,就直接走過去就是了!

來到這個國家絕不能錯過的,當然還有收藏著無數古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瑰寶、造訪人數排名世界前五大的梵諦岡博物館~~ 蝦米!! 又是我最怕的博物館遊記! 無怪乎這篇遊記拖拖拉拉、推三阻四,醞釀良久才終於姍姍而來 XDD

從羅馬市中心前往梵諦岡,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繞行羅馬各知名景點的開棚觀光巴士,可以搭到聖伯多祿廣場附近下車;也可以搭地鐵到 Ottaviano,然後跟著人群走,大概走十分鐘就會看到梵諦岡的城牆,此時就可以開始準備...... 排隊啦!! 因為不管是要參觀梵諦岡博物館,或是要進入聖伯多祿教堂,都會看到一條綿延超過百公尺的人龍! 若不想浪費時間排隊,不妨事先《上網預約梵諦岡博物館門票》,雖然要付出 4 歐的預約費,但比起在現場排隊兩三個小時,還是值得滴~ 60 天前就可預約。

文章標籤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