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孔寺.jpg

 

這篇遊記的主軸是吳哥遺跡三日券的第二天:外圈的羅洛士遺址群,不過因為第一天下午到吳哥時,順便去了一趟洞里薩湖,洞里薩湖廣義來講也可以算是外圈景點之一,就把它一併放進來。

Tonle Sap 意為「巨大的淡水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又名金邊湖。另有一種說法, Tonle Sap 來自希臘文「海」的意思,元朝的周達觀到這兒時,管洞里薩湖叫「淡洋」。

乾季 (12月 - 4月) 湖水平均深度為 1 米,面積為 2,700 平方公里;雨季 (5月 - 11月) 因湄公河迴流,水深可達 9 米,面積則擴展至 16,000 平方公里,這幾乎已經是半個台灣大了。乾季時露出的湖底淤泥,成為農民播種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時,藏匿無數昆蟲及微生物的雜草沉入湖底,成為滋養魚類的天然飼料。由於魚產豐富,湖的週圍有三百萬人賴以維生。

雨季的時候,碼頭距離暹粒市區只有 9 公里,到了乾季的時候,距離就變成 17 公里,而所謂的碼頭,也不過是任何可以停靠上岸的路邊。我們來的時間是乾季,因此 mini van 在沒鋪柏油的顛頗黃土路面上,比雨季時足足多跑了二十幾分鐘 

 

到達碼頭買了船票,我們就坐上這艘木船。除了我們一行人之外沒有其他的乘客,因此一個人可以坐兩個位子~~

IMG_4138.JPG

              

碼頭附近也停泊了一些體積較小的船,湖水看起來不只混濁,而且呈現黃褐色。

IMG_4136.JPG

DSCN6228.JPG

 

幫我們開船的船伕,自稱是 Captain,號稱自己年滿 16 歲,不過我們怎麼看頂多只有 12、3 歲,開起船來倒是架勢十足。

IMG_4150.JPG

 

剛開始沿著一條小小的水道向湖中行駛

IMG_4141.JPG

 

這哪像是湖水,簡直就是一鍋黃咖哩 XD

IMG_4142.JPG

DSCN6243.JPG

DSCN6248.JPG

 

水雖混濁,卻是數百萬柬埔寨人賴以維生的活水。

DSCN6235.JPG

DSCN6266.JPG

IMG_4143.JPG

DSCN6261.JPG

 

水道邊搭建的一些茅草房舍,看起來非常簡陋,但許多人藉此棲身。幸好柬埔寨沒有冬天,否則這樣的房子根本不足以禦寒、防風。

DSCN6249.JPG

DSCN6251.JPG

IMG_4147.JPG

IMG_4148.JPG

DSCN6247.JPG

DSCN6264.JPG

 

愈往湖中開,水域也愈寬闊。

IMG_4152.JPG

IMG_4153.JPG

       

水上學校

IMG_4158.JPG

IMG_4159.JPG

IMG_4160.JPG

 

放大這個告示牌看一下

圖片1.png

 

從水上學校放學回家的學生

IMG_4154.JPG

DSCN6281.JPG

DSCN6275.JPG

 

在水上也有養豬的豬舍

IMG_4155.JPG

IMG_4157.JPG

IMG_4166.JPG

 

湖面上,除了水上學校之外,還有水上動物園、水上餐廳、水上加油站…… 甚至有水上卡拉OK,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這湖面上進行。

此外還有一艘艘的水上商店,有賣飲料的,有賣蔬果的,賣木材的,划著船到處做生意,使這裡的人不用出門,就能買到生活上所需的物品。這樣的生活型態,也是洞里薩湖的特色......

IMG_4162.JPG

 

我們在這個水上市集下船逛一逛

IMG_4163.JPG

IMG_4168.JPG

 

市集旁邊還養了一些鱷魚

IMG_4167.JPG

 

看看時間差不多,就開始往回程,說不定回程當中還可以看到日落。

IMG_4171.JPG

IMG_4175.JPG

IMG_4174.JPG

DSCN6322.JPG

IMG_4176.JPG

 

洞里薩湖之旅就在夕陽中畫下句點

這趟洞里薩湖之旅,對我來說,在心態上,其實沒有太多的歡樂或期待:與其說它是一段旅遊,不如說它是一種體驗...... 來這裡體驗一下柬埔寨水上人家的生活方式。

雖然這幾年台灣的經濟每況愈下,不再像以前那樣的錢淹腳目,但也還堪稱富足,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其實蠻難想像一些貧窮落後地區,如何在惡劣的環境當中謀求生計~~

透過這趟旅程,我們可以有一些體驗與省思。

我們看著水上人家的日常作息,他們也看著每天觀光客的來來去去,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世界上的我們與他們之間,除了透過鏡頭捕捉畫面瞬間的虛無聯繫之外,其實並沒有任何交集。但畢竟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觀光客來到吳哥,即便未能直接改善他們的生活,但依然為這個國家帶來巨大的收益,間接地,總能慢慢嘉惠到這塊土地上大部分的人,希望這能夠讓他們逐漸脫離貧窮......

DSCN6336.JPG

IMG_4180.JPG

IMG_4181.JPG

 

第一天的晚餐,為了一洗旅途的疲憊,特地前往前法國領事館所改裝的一家不錯的餐廳 FCC 用餐。本以為這是一家法國菜餐廳,不過菜單拿來一看,發現大部分也是柬式料理,只是用法國餐的形式包裝,而不像一般的柬式合菜,點一大桌大家共同享用。料理的口味還不錯,不過這價位在當地而言算是相當高檔的。

IMG_4186.JPG

IMG_4182.JPG

 

甜點與在法國吃到的甜點一樣,超級無敵甜~~

IMG_4189.JPG

IMG_4185.JPG

 

吳哥三日券的第二天,主要走的是外圈的行程。早上看完女王宮,下午用餐並略微休息後就前往羅洛士遺址群。

西元 802 年,闍耶跋摩二世 (Jayavarman II,802 - 850) 一統柬埔寨地區,將首都建立於洞里薩湖北邊的訶里訶羅洛耶 (Hariharalaya),亦即在現今的羅洛士遺蹟群 (Roluos)。

闍耶跋摩二世篤信婆羅門教,崇拜濕婆神,為吳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識基礎。而闍耶跋摩二世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試圖將王權神格化,以維持柬埔寨的統一。

羅洛士遺址群包含神牛寺、巴孔寺、羅蕾寺,此遺址群之修復由法國主導,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貌,每塊磚的黏合並不用水泥,而是以棕糖、石灰、糯米漿混合而成。

 

神牛寺 (Preah Ko) 又稱比列科寺,由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877 - 889) 即位後所建造,於 880 年完成,是早期小型宗廟建築,以寺前臥有神牛為名,神牛是濕婆神的座騎。

此遺址是以紅磚為建材,輔以棕糖、石灰、糯米的混合物做為磚塊的黏合劑,是早期紅磚風格的代表。

神牛寺有兩層圍牆,圍牆外有護城河,兩層圍牆間有藏經閣,寺廟內牆長 97 米,寬 94 米。(這是書上描寫的當年樣貌,現在圍牆、護城河、藏經閣均已不知去向,就只剩下這兩道門檻 )

IMG_4394.JPG

 

寺前的神牛,是濕婆神的座騎「南迪」,牛頭與牛背都被削掉一大片 (是誰這麼大膽,俗話說打狗看主人,你可知道牠的主人是何方神聖嗎?)

DSCN6762.JPG

 

神牛寺主要用來祭祀祖先,共有六座塔廟,三座排成一列。

前排中座獻給吳哥開國的闍耶跋摩二世,北座 (右座) 前排獻給其外祖父,南座 (左座) 前排獻給其父親。

IMG_4402.JPG

 

後排亦有三座塔廟,分別祀奉上述三位國王的皇后。

DSCN6749.JPG

IMG_4395.JPG

IMG_4396.JPG

IMG_4398.JPG

 

塔廟外層糊上灰泥,灰泥質地較細軟,能雕刻非常精細的紋飾,如今灰泥多已剝落,露出內部的紅磚結構。

IMG_4397.JPG

DSCN6747.JPG

DSCN6748.JPG

IMG_4399.JPG

 

這片磚牆很明顯的是重新修復的,感覺和原本的磚牆有點格格不入。

IMG_4400.JPG

DSCN6758.JPG

 

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877 - 889) 建國寺巴孔寺 (Bakong) 供奉濕婆神,是高棉第一座神山型寺廟,於 881 年完成。

主體是一座五層的方形須彌台,底層邊長 65 米,最頂層中心矗立一座高度 15 公尺的寶塔。

巴孔寺是吳哥遺跡中第一座以砂岩為主要建材的寺廟,這座寺廟周圍環繞了八座小建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有兩座,是以紅磚修建,外敷灰泥的小塔,但台基的部分已完全用岩石砌造,根據碑文的記載,這裡面供奉了濕婆神的八種替身......

IMG_4403.JPG

 

在往巴孔寺的路邊,有幾株盛開的九重葛,令人驚艷。

IMG_4414.JPG

IMG_4413.JPG

巴孔寺.jpg

DSCN6767.JPG

 

引道旁有一間看似藏經閣,只剩斷垣殘壁遺址

IMG_4405.JPG

IMG_4407.JPG

DSCN6772.JPG

DSCN6773.JPG

IMG_4408.JPG

DSCN6771.JPG

 

早期的吳哥須彌山寺廟,須彌台上只有一座寶塔,之後才慢慢發展出代表須彌山上五座山峰的五座寶塔寺廟。

IMG_4409.JPG

 

寺廟上的雕刻,大多已主體毀損或面貌模糊。

IMG_4410.JPG

 

門楣上方的雕刻亦是嚴重毀損,這裡浮雕的年代大約比女王宮早一百年,但浮雕因風化毀損的程度卻比女王宮嚴重得多,由此可見女王宮所採用的紅砂岩質地確實較堅硬,而當年要在堅硬的紅砂岩上雕出如此細緻的浮雕,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IMG_4411.JPG

 

羅蕾寺 (Lolei) 是由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889 - 900) 為完成其父親因陀羅跋摩一世的遺願而建。羅蕾寺興建於人工湖 Indratataka Baray 的中央,是吳哥遺址裡第一座該類型的島廟,也是以紅磚為建材,不過人工湖目前已乾涸。

平台上共有四座磚造塔廟,前兩座獻給祖父與父親,後兩座則獻給祖母與母親。目前整座遺址都在整建修復中,整個外圍搭滿鋼架。

IMG_4415.JPG

 

門楣上的雕刻都是在紅磚上敷泥雕刻而成。

IMG_4417.JPG

 

浮雕刻的是因陀羅大神騎著 Airavata,也就是有三個頭的神象;七頭蛇神 Naga 向兩邊伸展長長的身軀。

DSCN6786.JPG

IMG_4416.JPG

 

四座塔廟的中央有一座林迦,連接四個由砂岩製成,流向四方的排水道,祭祀時,國王澆水於林迦座上,看水流往哪個方向,這將指示來年雨季來臨時,豐沛水源的取得方向。

DSCN6785.JPG

 

看完羅洛士遺址群,又是令人期待的用餐時間了。今天中午是在一家印度餐廳 Dakshin's 用餐,晚上則在一家柬式餐廳 Viroth's,這兩家我覺得都不錯:用餐環境舒適,菜色口味也令人滿意  

這兩家都是在 Trip Adviser 網站上評價不錯的餐廳 ~~

幾天下來,吃好、住好、睡飽,想不發胖也很難...... 所以要加倍努力地爬神殿山才行嘿!

 

 延伸閱讀

【柬埔寨 ● 行前】旅遊、出入境注意事項

【柬埔寨 ● 吳哥之美】國王微笑大吳哥城@小圈 (一):南城門、巴戎寺、巴普昂寺、空中宮殿

【柬埔寨 ● 吳哥之美】盛世經典小吳哥寺@小圈 (二):鬥象台、十二生肖塔、癲王台、吳哥寺、變身塔看日落、Apsara show

【柬埔寨 ● 吳哥之美】精雕細琢藝術極致@外圈 (一):女王宮、傳統市場

【柬埔寨 ● 吳哥之美】時光長河中的廢墟@外圈 (二):洞里薩湖、羅洛士遺址群

【柬埔寨 ● 吳哥之美】聖劍既出誰與爭鋒@大圈 (一):聖劍寺、涅磐宮、達松寺

【柬埔寨 ● 吳哥之美】冬天熱到爆最終回@大圈 (二):東梅蓬寺、荳蔻寺、塔普倫寺、塔高寺、暹粒機場

arrow
arrow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