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歐洲第一大港。
她曾經是全球貨櫃運量最大的港口,但那已是 80 年代的事了,在亞洲港口陸續崛起之後,目前則退居第 10!
鹿特丹 (Rotterdam) 的 Rotta,在荷蘭文為「泥濘的水域」,源於早期此地本是一片泥濘之地,12 世紀建城時,人們在河口築起一座大壩 (Dam) 以抵禦海水,因此被稱之為 Dam on the Rotta,這也就是 Rotterdam 命名的由來。
走在鹿特丹的街上,會發現她與歐洲大部分的城市很不一樣,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外觀搶眼的新潮建築,甚至是搞怪而譁眾取寵的奇特建築......,一一呈現眼前。
然而這樣的城市風貌,卻不是出自於鹿特丹居民的自願,而是來自於最有效率的拆除大隊:戰爭。二戰時期,德軍為了迫使荷蘭投降,對鹿特丹展開了狂轟濫炸,幾乎把整個市區夷為平地,戰後荷蘭政府花了數十年的時間重建,才讓鹿特丹浴火重生。而建築師們也緊緊抓住重建的機會,發揮巧思與創意,把這裡當做較勁的競技場,要為自己的建築履歷,再添一筆最佳代表作~~
我們從阿姆斯特丹搭火車來到鹿特丹,下車處是鹿特丹的中央車站 (Rotterdam Centraal)。鹿特丹地區共有 6 個車站,其中位於市中心的有中央車站與布萊克車站 (Rotterdam Blaak)。
鹿特丹主要的景點距離中央車站不會太遠,只要把路線規劃好,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其實也還好,只是一路逛到方塊屋時,應該已經有點累了,接下來就借助地鐵吧!從方塊屋到海事博物館僅須搭一站地鐵;接著從海事博物館沿著港邊逛到天鵝橋,再搭地鐵回中央車站。
出中央車站後我們先步行到林班街 (Lijnbaan):歐洲第一條行人徒步商業區
長達 800 公尺的林班街,在 1953 年規劃時,就設計成單純的行人徒步區及商店街。
沿著林班街一路南行到布斯特維斯購物中心 (Beurstraverse) 附近,這裡被設計成低於地平面的露天商店街,當地人暱稱為血拼壕溝 (Buying Trench),從這裡轉向東行,從地下穿越車水馬龍的 Coolsingel 大道後,連接鹿特丹的另一條購物大街:胡格街 (Hoogstraat)。沿胡格街走到底,即可到達聖羅倫斯教堂與方塊屋附近。
這一大段的血拼大街,絕對可以讓購物狂熱者逛到腳痠、買到手軟
鹿特丹因為離海不遠,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體型龐大的海鳥四處覓食,當與鴿子爭食的時候,往往把個頭相形嬌小的鴿子,啄得落荒而逃。
胡格街走到底,就已經到達聖羅倫斯教堂附近。
在整個充斥著現代建築的鹿特丹市區當中,中世紀風格的聖羅倫斯教堂 (Grote of Sint-Laurenskerk) 反而成為異類。
哥德式風格的聖羅倫斯教堂,始建於 1449 年,花了近百年才興建完成,高聳的塔樓則完成於 1646 年。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教堂同樣無法在德軍的瘋狂轟炸當中倖免於難,戰後歷經 20 餘年,才將一片斷垣殘壁,依其原貌重新修復。
這座教堂也因此成為整個鹿特丹市區當中,絕無僅有的中世紀風格的建築物。
從聖羅倫斯教堂往南行不遠處,可說是鹿特丹創意建築的集中營!
尖頂的六角錐建築
這佈滿風管的建築物,搞怪程度直逼巴黎的龐畢度中心,美感則見仁見智
這個區域的焦點當然還是放在方塊屋 (Cube house)
方塊屋橫跨在 Blaak 大道上方,川流不息的車輛直接由下方通過。
整個社區共有 51 個方塊單位,是由建築師 Piet Blom 於 1978 ~ 1984 年所設計~~
每一個正立方體,都是一個居住或辦公單位。
方塊的外觀看似傾斜,實際上內部與一般正常的房子一樣,居住空間是水平滴~~
每個方塊內部被分割為三個樓層,上下面積狹小,中間較寬敞,通常一樓設計成客廳與廚房,二樓是臥式與書房,三樓則是一個採光無敵好的起居室。
商店與餐廳,位於方塊下方的基座上,因此整個社區的生活機能,堪稱完整。
海事博物館 (Maritiem Museum),館內展出一些船舶模型、航海器具、海事歷史文物等,我們沒有入內參觀,直接前往館外的碼頭,參觀停泊在戶外港邊的船艦。
在戶外廣場上有一些大型的裝置藝術
碼頭邊展出的船舶,最醒目的當推這艘巴弗鑑 (Buffel)。
這艘打造於 1868 年的戰艦,過去服役於荷蘭皇家海軍,曾經擔任過巡防艦與訓練鑑的任務。
這艘船誕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是荷蘭皇家海軍第一艘沒有帆的船艦。
換句話說,軍艦的帆,從此被蒸汽機與螺旋槳取代了。
除了巴弗鑑,港內也展出很多其它大大小小的船艦。
這艘大概是用來載運煤鐵之類礦物的駁船
咦,控制室內有人? 其實那是一個假人啦!
沿著碼頭邊走邊看船,不知不覺已逛到天鵝橋附近。
天鵝橋的橋頭有一個 Spido 的的招牌,Spido 遊港船就停泊在天鵝橋下方的碼頭邊。
看起來搭船遊港的的遊客還不少,遊港船會沿著新馬斯河航行,並繞行河口的鹿特丹三大港區,全程 75 分鐘,要價約 10 歐,我們因為還要去海牙,因此註定與遊港船無緣 XD
天鵝橋 (Erasmusbrug) 落成於 1996 年,是以中世紀鹿特丹的思想家 Erasmus 命名,由於造型像一隻天鵝,當地居名暱稱為天鵝橋,只是我怎麼看也不像天鵝阿??
天鵝橋是一座多功能的橋梁,橋面可供電車、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甚至溜滑板的運動者通行。
只是開車者的權益,似乎在與腳踏車、行人爭取有限的橋面空間時,敗下陣來,因此只能默默忍受塞車的不便勒 XD
看來荷蘭真是一個高度保障自行車騎士的國家啊!
延伸閱讀
【荷蘭 ● 南荷蘭省】創意無限@鹿特丹:林班街、胡格街、聖羅倫斯教堂、方塊屋、海事博物館、天鵝橋
【荷蘭 ● 南荷蘭省】皇家之都@海牙:內庭、騎士廳、總理辦公室、莫里斯宮皇家美術館、布里帝烏斯博物館、和平宮